“喜出望外”是一个汉语成语,表示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产生的强烈喜悦情绪。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要素:
“喜”:喜悦、高兴的情绪,是对美好事物的本能反应;
“出”:超出、超越,强调意外性;
“望外”:超出预料之外,通常指原本没有期待的事情发生了。
整体解释:指遇到未预料到的好事,引发内心强烈的愉悦感。
二、出处与背景
典故来源:出自宋代苏轼《与李之仪书》:“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意为“分别八年,怎么没想到能再次相见?逐渐接近中原,收到的家书越来越频繁,真是喜出望外。”)。
三、用法与结构
语法功能:
可作谓语(如“他收到录取通知书,喜出望外”);
作定语(如“喜出望外的礼物”);
作状语(如“她喜出望外地跑来告诉我”)。
近义词:
喜不自胜、如获至宝、大喜过望。
反义词:
祸不单行、失望至极。
四、使用示例
生活场景:
“突然收到远方亲戚的汇款,真是喜出望外。”
学习场景:
“小明考了满分,父母喜出望外。”
自然现象:
“雨后初晴,农民伯伯望着丰收的庄稼,喜出望外。”
五、文化内涵
该成语通过“望外”一词,突出了“意外”与“喜悦”的对比,常用于表达在困境中迎来转机的惊喜感。例如,长期失联的亲人突然出现,或长期努力后取得意外成就,皆可用此成语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