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在古代有多种称谓,根据用途、形状和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区分,具体如下:
一、按用途分类
军用船 - 舰(古称“艨艟”)、舰(如“战舰”“军舰”)、艇(如“战艇”“潜艇”)
- 楼船(具有多层建筑和攻防设施,如越国楼船、三国东吴战船)
- 福船(古代用于运输的民用船只)
- 沙船(适合沙洲航行的船只)
民用船
- 舢舨(小型船)、艇(如“小艇”“游艇”)、筏(如“竹筏”“木筏”)
- 画舸(装饰华丽的船只)、彩舫(装饰精美的游船)
- 業船(用于运输货物)
特殊用途船
- 潜艇(古代称“水师”或“龙舟”)
- 福船(用于运输的专用船只)
二、按形状分类
大型船
- 航海船(如“宝船”“巨舰”)
- 楼船(多层建筑结构,可载兵3000人)
中型船
- 艳舫(装饰华丽的游船)
- 画舸(装饰精美的船只)
小型船
- 艇舨(小船)、筏(如竹筏)
- 便檝(古代小船)
三、其他常见称谓
舢舨: 最通用的古称,泛指船只 泛舟
扁舟:特指小船(如“独钓寒江雪”)
四、文学中的雅称
兰舟:多用于诗词中,如“兰舟催发”
金陵王气:特指南京的船只
以上分类综合了不同时期、不同文献的记载,涵盖了中国古代船名文化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