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护措施不当
未正确使用保护装备
- 未检查安全带、扁带、主绳等装备的完整性,或错误佩戴方式,导致保护失效。
- 例如:使用磨损的扁带或菊绳作为保护站,无法承受冲击力。
忽视保护塞的可靠性
- 第一个保护塞若放置不当或承重不足,可能被拉扯导致保护失效,增加坠落风险。
保护范围不足
- 未在横移或先锋攀登时放置足够保护塞,或未考虑跟攀者的保护需求,易引发摆动或撞击。
二、技术动作失误
抱石时未规划下降路线
- 攀爬后忘记如何下撤,或盲目尝试不熟悉的路线,可能导致卡点或被迫倒攀。
- 例如:在Highball抱石顶端无法找到下降点,被迫倒挂下滑。
先锋攀冰时冲坠
- 冲坠动作未配合冰镐和冰爪的正确使用,可能刺穿膝盖或大腿,甚至引发冰爪脱落。
徒手攀岩时手滑
- 未掌握正确抓握技巧或过度依赖装备,导致手部失稳摔落。
三、环境因素忽视
未评估地形风险
- 对自然岩壁的地质结构、松动的石块或隐藏的裂缝缺乏判断,可能触发意外。
- 例如:踩在松动的碎石上导致滑坠。
天气与装备匹配不当
- 湿滑天气未使用防滑装备,或高温环境未做好防晒和补水,影响体力和判断。
四、心理与生理疏忽
过度自信或疲劳
- 高估自身能力或未及时补充能量,导致动作变形或判断失误。
- 例如:体力透支时强行攻克难点,引发坠落。
忽略身体信号
- 忽视肌肉疲劳、眩晕等预警信号,坚持完成高风险动作,增加事故风险。
总结与建议
攀岩安全需依赖充分准备和规范操作。建议初学者接受专业培训,熟练掌握保护技巧,并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自然攀岩前应进行地质勘察,徒手攀岩需配备专业装备并降低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