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俭于邦,克俭于家”的意思是:在治理国家时勤奋努力,在家庭生活中保持节俭。这一表述出自《尚书·大禹谟》,原文为:“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其核心内涵和意义如下:
一、基本含义
“克勤于邦” 指以勤奋的态度投身国家事务,尤其以治水等重大工程(如大禹治水)为例,体现为对国家责任的担当和奉献精神。
“克俭于家”
强调在家庭生活中保持节俭朴素的作风,反对奢侈浪费,通过节制消费积累财富。
二、深层寓意
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 通过“克勤”与“克俭”的对照,强调个人品德对国家治理的直接影响。如大禹治水成功后仍保持简朴生活,成为后世楷模。 治国理念
三、历史与现实意义
历史价值:
作为儒家经典中的名言,为后世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如“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现代价值。
现实启示:
在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既强调个人对国家的贡献(如职业奉献),也注重家庭美德(如节俭生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综上,这一表述不仅是个人修身齐家的行为准则,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