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既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责任的高度概括。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内涵与意义进行解读:
一、校训的起源与演变
核心词源
“饮水思源”出自北周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宋时宗礼《大鉴禅师殿记》亦有类似表述,强调不忘本源的道德观念。1926年建校初期,校友捐建自流井时即以此为铭,1933年扩展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时代发展
1995年,校训进一步阐释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将个人与国家、社会联系更紧密。2006年《章程》正式确立此表述,成为学校精神的核心。
二、校训的哲学内涵
“饮水思源”的道德维度
体现“小我”层面的自我修养,提醒师生珍惜资源、感恩传承,如校友黄亮捐器官的奉献精神。
“爱国荣校”的责任担当
强调“大我”层面的家国情怀,倡导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三、校训的实践价值
教育意义
校训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课程思政、校友事迹等方式融入校园文化,塑造“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学问”的价值追求。
文化传承
作为文化基因,校训激励一代又一代交大人传承智慧、报效社会,如黄亮事迹成为学弟学妹的榜样。
四、结语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不仅是上海交通大学的行动纲领,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价值的融合。它激励着交大学子以“饮水思源”为根基,以“爱国荣校”为使命,成为兼具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