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当哭,逝者逝矣”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 以长声歌咏或写诗文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或哀思。
深层内涵
强调在面对死亡等悲痛事件时,通过艺术形式(如诗歌)进行宣泄,既表达对逝者的追思,也体现生者对生命的珍视与积极态度。
二、出处与背景
文学出处
- 《悲歌》: 汉乐府《悲歌》中有“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为“长歌当哭”的直接来源。 - 《红楼梦》
历史典故 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也与其相关。庄子妻子去世后,他以“生死有命,气形变化”为慰藉,通过鼓盆歌行表达对亡妻的哀思,体现“以歌当哭”的另一种文化表达。
三、相关辨析
与“生者善之”的关联:
该成语常与“生者善之”(《论语》)结合使用,形成完整表述,强调生者应珍惜生命、坚强活下去。
与其他类似表达的区别:如“痛哭流涕”侧重直接的情感宣泄,“长歌当哭”更强调以艺术化方式转化悲痛。
四、语法与用法
语法功能:可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借歌抒情的行为。
示例:
“面对历史悲剧,他选择长歌当哭,以诗文记录时代哀思。”
总结
“长歌当哭,逝者逝矣”通过文学手法传递对生命与死亡的哲学思考,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精神的激励,体现了中华文化中悲悯与超越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