倥偬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ǒng zǒng,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形容事情繁杂紧迫 常与“戎马倥偬”等成语搭配,如《后汉书·张衡传》中“将隆大位,必先倥偬之也”,指战事繁忙的状态。
表达困苦窘迫
在《楚辞·刘向》等古文中,倥偬可表示生活困顿,如龚自珍《江左小辨序》中“倥偬拮据”的表述。
形容行动匆忙
如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倥偬而退”的描述,强调行动的急迫性。
二、用法特点
形容词与副词: 既可作形容词(如“生活倥偬”),也可作副词(如“倥偬处理事务”)。 近义词
固定搭配:常见于书面语,如“倥偬之间”(形容忙碌状态)、“倥偬不暇”(忙到无暇他顾)。
三、字形与演变
字形分析:“倥”与“孔”字形相关,可能源于“孔穴”概念,引申为事物繁多。
历史演变:甲骨文未现,金文已出现,篆文保持稳定。
四、例句参考
描述工作状态:
“项目进入关键阶段,团队呈现戎马倥偬的忙碌景象。”
表达生活境遇:
“战乱年代,百姓生活倥偬,期盼和平。”
文学化表达:
“他面带倥颜,笔耕不辍,终成一代大家。”
综上,倥偬是一个多义词,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指代。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