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06号码发送的起诉短信真实性问题,综合权威信息分析如下:
一、短信真实性判断方法
核对发送方信息 - 真实法院短信不会要求提供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
- 若短信中未出现法院全称或官方LOGO,需警惕。
警惕常见诈骗特征
- 短信声称“恶意拖欠”“涉嫌诈骗”等表述不符合法院诉讼程序;
- 私人号码或非官方群发平台(如106)发送的此类短信多为诈骗。
核实短信内容完整性
- 法院诉讼通知应包含案件编号、基本事实陈述等完整信息;
- 若内容模糊或格式错误,可初步判断为虚假短信。
二、应对建议
直接联系法院确认
- 通过12368热线或当地法院官网查询是否收到过相关案件;
- 若对短信真实性存疑,可致电法院立案庭核实。
避免提前准备材料
- 法院不会在未送达起诉状或传票前要求提供证据材料;
- 若接到此类短信,应先确认诉讼程序是否合法启动。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 不向非官方渠道透露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
- 短信中要求转账或提供密码的指令需谨慎甄别。
三、特殊情况处理
若收到106号码短信称“即将起诉”,可优先通过以下途径确认:
联系发短信机构(如网贷公司、信用卡公司)核实是否发送过相关通知;
查看短信群发记录或联系其他受影响用户咨询。
总结:
106号码发送的起诉短信需结合具体内容判断,建议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真实性,避免因信息泄露或误操作导致不必要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