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中对偶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句式结构
句中对:在一个完整的诗句中,上下句之间构成对偶。例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句首对:每句诗的第一个字符都构成对偶。例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句末对: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符都构成对偶。例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错综对:上下句之间不仅有词性、意义上的对偶,还有逻辑上的关联。例如:“忳郁邑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音韵搭配
《离骚》在一句中往往以双声配双声,叠韵配叠韵。例如:“郁邑而傺兮”和“聊逍遥以相羊”。这种音韵上的搭配使得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词性和意义上的对偶
《离骚》的对偶句在词性和意义上都追求对仗工整。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这里的“工巧”对“改错”,“规矩”对“追曲”,“周容”对“以为度”,既体现了词性的对应,又表达了意义上的关联。
逻辑关联
错综对中的句子不仅在形式上对偶,还在逻辑上紧密相连。例如:“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这里的“圜”与“方”、“周”与“安”形成对偶,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不同道路之间难以妥协的认识。
语言华美
《离骚》的语言华丽,对偶句的使用使得这种华美更加突出。诗人通过大量使用香花芳草等意象,使得诗句不仅形式工整,而且内容富有文采和想象力。
综上所述,《离骚》中的对偶句不仅在结构上严谨工整,而且在音韵、词性、意义和逻辑上都追求高度的对称和统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这种对偶手法的运用,使得《离骚》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