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文言文原文为: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注音说明:
“十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约等于八尺,十寻即80尺,形容竹子高耸入云。
“蜩腹蛇蚹”:竹子的幼苗形态,蜩腹指竹节如龟甲,蛇蚹形容竹茎细嫩如蛇。
核心思想:
文同通过观察竹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态变化,强调作画需先在心中构建完整形象,再通过笔墨捕捉动态瞬间,达到“如兔起鹘落”的艺术境界。此理念被晁补之赞为“胸有成竹”,成为中国文人艺术理论的重要代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