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摘抄赏析
1. 热衷功名
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尸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最具体的表现。
2. 怯懦麻木
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说他是“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他只是唯唯诺诺,还说“岳父见教的是”。他向胡屠户借盘费,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说话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毫不生气,充分表现出范进逆来顺受、怯懦麻木的性格。
3. 迂腐无能
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证明他平日只埋首读书,缺乏谋生技能。邻居告诉他考中了举人,他以为别人骗他,无奈地请人家不要和他开玩笑,以及他喜极发疯的狼狈相,都说明范进迂腐无能。
4. 虚伪做作
范进假惺惺的推辞后接受他的东西再从张乡绅给他的银子里取六两多银子给胡屠户则可看出范进的虚伪为不给自己在官场上抹上不敬老丈人的污点而做出的举动都可看出范进为人的奸诈。
5. 世态炎凉
《范进中举》这一章节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范进的形象是一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科举制度的殉道者典型。通过范进的经历,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一旦中举后,三十四年的折磨摧残都在“疯”中爆发出来。文中通过范进的种种表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6. 讽刺手法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来描绘人物形象与性格。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情节,一方面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功名的极端追求,另一方面也讽刺了科举制度下士人的悲哀。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变化极其鲜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庸俗势利和趋炎附势的性格。
7. 复杂矛盾的性格
范进的性格复杂而矛盾,既有懦弱自卑的一面,也有迂腐圆滑的一面。他在面对胡屠户时表现出的怯懦和忍气吞声,以及后来对张乡绅的世故迎合,都揭示了他性格中的多面性。
8. 社会现实的反映
范进的形象是封建社会中普通士人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命运和心理状态在范进的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总的来说,《范进中举》不仅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刻批判,也是对那个时代士大夫阶层精神状态的深度剖析。
通过这些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范进这一角色及其所代表的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