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符救赵”的成语典故,综合相关历史记载和搜索结果,具体解析如下:
一、典故背景
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兵前往,但久未出发。赵王平原君多次催促,魏王却因秦国威胁而犹豫不决。
二、核心事件
信陵君的使命 信陵君为赵国效力多年,赵王以姐姐如姬的安危相托,要求他盗取魏王兵符以调动军队。
侯赢的智谋
信陵君在门客侯赢的建议下,先以重金贿赂魏王宠妾如姬,使其同意交出兵符。随后,又安排大力士朱亥伪装成屠夫,以“持重物”为名进入魏王卧室,成功盗取兵符。
军事行动
信陵君持兵符抵达赵国后,率军迅速攻占魏王大营,迫使晋鄙交出兵权。最终,赵军在信陵君的指挥下击败秦军,解救了邯郸之围。
三、成语含义与出处
成语: 切符救赵(或“窃符救赵”) 释义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
四、相关成语对比
反义成语:围城打援、声东击西
近义成语: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五、历史评价
该典故展现了信陵君的仁义与果敢,成为战国时期“侠义精神”的典型代表,被后世传颂为“窃符救赵,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经典案例。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