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约用水的古诗,刘禹锡的《叹水别白二十二》是较为著名的作品,其中包含了对水资源的珍惜与对浪费行为的批评。以下是相关内容:
一、原文与注释
《叹水别白二十二》节选 ```
水至清,尽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时行时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翻译:
水最清澈时最为美好,从一勺水汇聚成千里江流。水能滋养万物,需顺应自然规律。池塘水清澈是因为有源头不断输送活水。
核心思想:强调水资源的珍贵与持续供应的重要性,隐含节约用水的哲理。
其他相关诗句
《半阳湖》:
```
江南龙节水为乡,水不纯阴又半阳。
```
通过描绘半阳湖的地理特征,体现当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唐代,刘禹锡通过对比“至清”的水与“源头活水”的关系,批判当时社会对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倡导顺应自然、物尽其用的理念。
三、文学地位与影响
刘禹锡因《叹水别白二十二》被朱熹列为《观书有感》的范本,足见其思想深度与教育意义。
该诗对后世的水资源管理、哲学思考及文学创作均产生了一定影响,甚至启发了白居易等文学家。
综上,刘禹锡通过《叹水别白二十二》等作品,以诗意的语言传递了节约用水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关注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经典范例。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