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秋月夜
《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 (辛弃疾)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 *注:以豪迈笔触描绘中秋月夜,展现壮阔胸怀。*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通过月色变化,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注:以神话色彩渲染月夜,体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拜。*
二、 思乡怀人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注:经典名篇,抒发远隔千里的思念之情。*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注:通过中秋明月,寄托对亲情的眷恋。*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以简洁语言表达普遍情感,流传千古。*
三、 中秋情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中秋词代表作,蕴含哲学思考与人生哲理。*
《煎熬》(辛弃疾)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注:以孤寂心境反衬中秋团圆的渴望。*
《中秋旅思》(唐彦谦)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注:通过异乡中秋的孤独感,引发对归属的思考。*
四、 儿童视角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注:以儿童视角描绘中秋赏月场景,语言质朴易懂。*
赏析建议: 《太常引》
《静夜思》因篇幅短小,适合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望月怀远》可通过绘画辅助理解,想象远隔千里的场景。建议搭配中秋主题的插画书或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