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考研的学科设置需根据具体专业方向进行区分,主要包含以下类别:
一、学科分类
一级学科
共有13个,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等。
二级学科
在一级学科下细分,例如临床医学包含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等17个子学科,口腔医学含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2个子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含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6个子学科等。
二、考试科目
医学类考研通常考 3门科目(部分专业有差异):
公共课
- 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全国统考,代码101);
- 英语(英语一,全国统考,代码201)。
专业课
- 西医综合(基础医学6门+临床医学6门,共300分);
-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等7门);
- 护理综合(护理学基础+内科/外科护理学);
- 口腔医学综合(口腔内科学等);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综合(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
- 药学综合(药理学、药剂学等)。
三、学科代码体系
医学类学科代码采用《学科分类目录》,例如:
基础医学:1001生理学,1002生物化学;
临床医学:1003内科学,1004外科学;
中医学:1005中医基础理论,1006中药学等。
四、学科调整说明
部分早期资料提到的“20个专业”可能采用了旧的学科分类方式,现学科体系已整合为上述13个一级学科和多个二级学科。建议考生以最新官方文件为准。
以上信息综合了教育部最新学科目录及考研辅导资料,考生需结合具体报考专业确认详细科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