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数量在学术界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源于不同分类标准。根据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核心穴位数量
正经穴位
根据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针灸正经穴位总数为 361个,涵盖14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及两侧肢体。
经外奇穴
经外奇穴数量不固定,不同教材差异较大,通常在 40-60个之间。
二、分部位穴位示例
头面部
- 印堂(两眉之间)
- 神庭(头部)
- 太阳(眼外侧)
- 风池(颈部)
胸腹部
- 中脘(上腹部)
- 天枢(腹部)
- 气海(下腹部)
四肢穴位
- 合谷(手背)
- 曲池(肘部)
- 足三里(小腿外侧)
背部穴位
- 大椎(颈椎下段)
三、记忆方法建议
歌诀辅助:
通过360穴歌诀或12条经络歌诀记忆常考穴位归经;
分区记忆:按头面部、胸背、四肢等部位分块记忆;
结合临床:结合穴位主治功能(如头痛用太阳、胃痛用中脘)加深理解。
四、注意事项
考研需以最新版教材为准,建议使用《针灸学》等权威教材;
经外奇穴需结合具体病症选择,考试中一般以正经穴位为主。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份权威资料,供考研备考参考。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